这一章读到一个陌生的词 “西学东渐”,顾名思义是指西方的学术逐渐传入东方的中国。这个术语并非源于中国古代典籍,而是始自民国之后,首先出现于容闳的回忆录中。容闳是19世纪受传教士资助的第一个留美生,也是第一个从耶鲁大学毕业的中国学生。
“1500年以前,人类基本上生活在彼此隔绝的地区中。各种族集团实际上以完全与世隔绝的方式散居各地。直到1500年前后,各种族集团之间才第一次有了直接的交往。从那时起,它们才终于联系在一起”。
在明朝中叶之前,总的来说,西方的科学技术和中国处于一种平行发展的态势之中,虽然中西方科技文化也有过交往,但并没有产生根本影响。直至1583年,西方的科技才由传教士开始成规模地传入中国,中西方科技和文化才出现真正的交集,所以称之为西学东渐。
从1583年到1949年中国的科技转型,可以概括为两波西学东渐的历程。第一波是1583年到1840年,第二波是1860年到1949年。
1583年,耶稣会传教士利玛窦和罗明坚首次得到中国官方准许从澳门进入肇庆传教。
领书计划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