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世纪末,库仑定律让电学达到最高成就。19世纪开启了电磁学的发展。丹麦的物理学家,奥斯特是康德哲学的粉丝,他坚持认为电与磁之间有必然关系,虽然做了许多实验都没能成功验证。最终论文《关于磁针上电流碰撞的实验》阐述发现了电流所产生的磁力与电流的方向垂直。法国物理学家安培提出的“电动力学”,规定了电流的方向(刚好相反)1821年安培进一步提出了分子电流假说,而这次却为70年后人们发现电粒子奠定了基础。德国欧姆提出欧姆定律并未被本国重视,直到伦敦皇家学会于1841年授予他科普利奖章,才被他的祖国认识到他的价值。法拉第颇为曲折的奋斗经历令人印象深刻。从小没有受过正规的教育,因为写给戴维的一封自荐信让法拉第结束了印刷厂的装订工生活。虽然并未获得戴维欣赏的器重,他依然以德报怨对戴维深表感激。一步步探索发现提出“自感现象”“电磁感应定律”“电动机和发电机的问世”“力线概念”诸多影响这个物理学届的学说。对于物理世界的敏锐地近乎于天才似的洞察力弥补了他数学能力的欠缺的不足。而后来之英国物理学家麦克斯韦,以天才似的数学能力将法拉第的力线概念赋予数学形式。最后德国的物理学家赫兹在《论动电效应的传播速度》并实验证明电磁波的存在。读完,感觉英国伦敦皇家学会统筹了欧洲最前沿的科学探索成果,设置“科利普奖章”奖励科学新发现,让欧洲科学之花愈开愈繁盛。不知同时期的亚洲、非洲、中东等地域的科学成果又如何?
领书计划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