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究竟是如何逃离的?对于此,我是这样理解的:数学作为一门基础语言,由于他强大的逻辑和适用性,他渐渐的地从17世纪开始统治了科学领域,也间接的影响到物理、化学,因为“对实证、精确、可预测的崇拜”,他又渐渐的入侵了历史、社会科学、经济学与哲学。由于语言与数学不再相互沟通,语言能表达的范围越来越小。在音乐与美术中,人们也不愿意用语言而表现一种实质性和内涵,相反却是数学在其中起到作用。而诗歌也渐渐的失去了语言的活力,普通读者很难进入到这一领域。斯坦纳对此表现出一种强烈的担忧,他认为语言从各个领域的撤退,都在代表着一些文学、艺术等与现实不再相关联。只是,在当今越来越专业化、细致化的情况下,语言的逃离或者说撤退是不是也是一种必然的趋势,我们好像也比前习惯了不在专业的领域是读不懂那些高明的数学、物理等知识的!如果说,“语言”未来还要有更大的作为与能量,他是否也只有在更多“人文科学”的领域作出更多的努力?
《语言与沉默》
作者: 作者【美】乔治·斯坦纳 李小均译
领书计划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