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媒介即人的延伸”理论及“重新部落化”概念“媒介即人的延伸”这个理论揭示了媒介的本质,按照麦克卢汉的观点,媒介是人的感觉和感官的延伸,比如轮子是人脚的延伸,文字是人眼睛的延伸,电话是人耳朵的延伸,电视是人的眼睛、耳朵甚至是手的综合延伸。麦克卢汉在这个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重新部落化”也就是“地球村”的概念。在原始社会人们主要利用听觉,感觉状态大体平衡。在印刷媒介出现后,视觉占了主流,同时疏远其他感觉导致人们的感觉失衡。后来电子媒介出现,人们的感觉又重新回到了平衡的状态,而且人们的感觉距离缩小,人类在更大的范围内得以重新部落化,整个世界变成了“地球村”。整体上来看,人类社会经历了“部落化,非部落化,重新部落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媒介也就不单单是人的延伸了,还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也是区分不同社会形态的标志。二、“冷媒介与热媒介”理论“冷媒介和热媒介”是麦克卢汉以人的感觉概念为基础,把各种媒介进行了分类。区分的标准有两个:1.信息清晰度信息清晰度指的是媒介中所包含的信息是不是清晰准确。简单来解释,就是受众在理解的时候有没有难度。举个例子,一份产品使用说明书和漫画相比,说明书的信息简单直接,而漫画往往具有讽刺意义,需要读者动用脑力去思考,因此说明书的信息清晰度就要比漫画高。2.受众参与度受众参与度是衡量受众在接触媒介时投入程度的一个指数。比如,我们在看小说的时候需要沉浸体验,参与到作者架构的世界中来,参与度就会很高,而听音乐的时候,我们往往会做其他事,此时我们“听音乐”这项活动的参与度很低。一般来说热媒介的信息清晰度高,接收者不需要动用太多感官和思考就能理解,所以受众参与度反而比较低。也就是说,热媒介本身就是热的,受众进行信息接收时不需要再做“热身活动”,例如书籍、报纸、广播、照片都是热媒介;而冷媒介恰恰相反,它的信息清晰度很低,在理解的时候需要调动多种感官,也就是需要受众把它进行“加热”才能获得有用的信息,因此受众的参与度反而比较高,例子有有声电影、电视和漫画等。“冷媒介与热媒介”理论的启示在于,不同的媒介作用于人的方式不同,引起的心理体验和行为也有差别。在使用媒介或者要用媒介影响他人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媒介的特点,遇“冷”则“冷”,遇“热”则“热”。三、“媒介即讯息”理论“媒介即讯息”这个理论有两层意思:1.媒介就是信息本身第一层意思值得是媒介就是信息本身,即一种媒介构成了另一种媒介的内容。文字和图像是印刷媒介的内容,印刷媒介是电影的内容,电影又是电视的内容。2.媒介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第二层意思强调了媒介的巨大价值,麦克卢汉认为媒介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和决定要素。每个时代真正有价值的是媒介而不是信息,人类有了某种媒介才可能从事对应生产活动。新媒介的出现,不仅会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也会改变社会的发展方向。
《语言与沉默》
作者: 作者【美】乔治·斯坦纳 李小均译
领书计划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