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炎是南宋末期最重要的词人之一,他为词主张“清空”、“骚雅”。沈祖棻对张炎词的赏析,特别在注重赏析其“思曲而情深”的词作,如对张炎《解连环·孤雁》“想伴侣、犹宿芦花,也曾念春前,去程应转”三句的分析,沈祖棻云:“‘想伴侣’三句,作者代孤雁着想,孤雁又代伴侣着想。孤雁由自己想到对方,又由对方之栖止,想到对方之心情;不自怜己身之漂泊寒塘,而独念伴侣之‘犹宿芦花’;不言己之思归求伴,而言伴侣之曾念‘去程应转’:思曲而情深,其有感于六宫北辕之事乎?”张炎用笔,本“各极其致,而琢句之工,尤能使意笔俱显”,沈祖棻对于这婉丽笔法的分析,亦可谓婉曲精深。我们由此可以见出沈祖棻身为词人,在进行词作赏析时所拥有的高妙分析能力。沈祖棻在《小札》中大量采用“比兴寄托之说”来阐释词意。如评张炎《声声慢·北游答曾心传惠诗》:“晴梢渐无坠叶,撼秋声、都是梧桐。情正远,奈吟湘赋楚,近日偏慵。”沈评:“‘晴梢’二句,叹倡义之士已稀,恢复之情渐减,一切政令设施,悉属新朝,天下一统矣。”“‘情正远’三句,谓旧情日远,大势难回,故虽有屈原、贾谊‘吟湘赋楚’之心,亦觉其慵矣。”显然,沈祖棻确信自己能从这些古老的文本中读出其潜在的含义,甚至可以句句落实。这些潜在的含义与比附所指,均与张炎目睹的南宋灭亡现实有关。这种阐释,是深受沈祖棻词学导师汪东、吴梅等人及常州词派影响的。读者自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领书计划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