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
Lv.1 一星
2022/01/19 13:51
第 1天 《野草》题辞
《题辞》作于1927年4月26日,是《野草》中最晚写出的文字,此时距离正文中最后一篇《一觉》已经过去了一年多。因此,这篇既可以作为第一篇来读,也可以在读完其他之后再读,或许更容易读懂。
这篇曾被国民*党书报检查机关从《野草》中抽去,1938年版《鲁迅全集》亦未收入。至于为什么,可能也是我们要思考的问题了。鲁迅1926年离开北京,去厦门大学任教,在厦门期间与许广平通信并正式确立恋爱关系,1927年又奔赴国民革命的策源地广州,任教于中山大学,并在那里与许广平结合。看上去,在历经波折之后,一切都在好起来。然而风雨突变,在写作题辞的前不久,又发生了“四一二”清党,国民党北伐成功的同时,也因国共合作破裂而进入白色恐怖的时期。新一轮大屠杀使得鲁迅的思想又起了大变动,于是他辞去中山大学的教职,并表示“梦幻醒了不少”,因为自己曾心向往之的革命变成了意想不到的样子。“我至今为止,时时有一种乐观,一位压迫,杀戮青年的,大概是老人。这种老人渐渐死去,中国总可以比较地有生气。现在我知道不然了,杀戮青年的,似乎倒大概是青年”(《答有恒先生》。)这就是《题辞》写作的背景。鲁迅自述:“我沉静下去了。寂静浓到如酒……这时,我曾经想要写,但不能写,无从写。这也就是我所谓‘当我沉默着的时候,我觉得充实,我将开口,同时感到空虚’。”野草的拼命生长,当然只是为了自己生。鲁迅是深受尼采一路生命意志学说影响的,所以对这生命力自然欢喜赞叹,但也不无悲哀,因为这有生命力的野草却被“大地”做了装饰。于是他呼唤“猛士”,也就是“地火”,从而导致一个“大时代”的到来。鲁迅与其他革命者的不同或在于,他以为不但现在“不能大笑而且歌唱”,即便将来“天地即不如此静穆”,自己可能也“不能大笑而且歌唱”,因为“地火”将烧尽一切,连同自己在内。因为这是鲁迅在历史的关键转折期的总结性表达和情绪大爆发,所以有学者认为《题辞》“浓缩着作者的思绪,几乎总括着《野草》的全部作品以及作者的内心世界”。《题辞》中运用了许多二极对立的概念,对自己的人生哲学和心绪作了独特的表达,这是此篇的精微深邃之处,也是读者觉得特别难懂的原因。或许在读完《野草》其他篇章,以及参照鲁迅的其他作品如《华盖集》等后,会慢慢有更多的领悟。

《野草》

作者: 鲁迅
领书计划详情
8人点赞
读者留言 (1) 写留言
下面没有了
回复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