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
Lv.1 一星
2022/01/24 09:35
第6天《复仇》
导读:
这篇作品的内容很奇特:一男一女裸身持刀立于旷野,无聊人以为他们要相爱或相杀,但不料却什么都没有发生。鲁迅自述:“因为憎恶社会上旁观者之多,作《复仇》第一篇。”(《〈野草〉英文译本序》)鲁迅的作品有一个“复仇系列”,如《野草》中的《复仇(二)》、《颓败线的颤动》,以及《故事新编》中的《铸剑》等,都是写被伤害者向某个具体的目标复仇,但这篇的重点却在于描写看客。鲁迅的作品也有一个“看客”系列,《药》中的“古轩亭口”,《阿Q正传》里的“大团圆”,还有《示众》,甚至日本幻灯片里麻木地看同胞被处决的中国人。与上述“看客”系列不同的是,《复仇》用一种让“无聊人仍然无聊,至于老死”的诡异方式,向庸众复了仇。由此可见,鲁迅在《野草》中的绝望,已经不是针对原本意义上的敌人,而是自己曾经爱过和试图拯救的庸众了。鲁迅属这一代的文化精英,历史性地担负起了“启蒙”国人的责任,所谓五四新文化运动无非如此,然而经历了一次次挫败之后,鲁迅对“国民性”的洞察带给他更多的失望乃至绝望。从私人遭际看,经历了“兄弟失和”,乃至争吵和打骂的鲁迅,也许对自己曾爱过却厌弃自己的人的绝望,对那些围观者们的憎恶,都更加刻骨了吧。作为启蒙者,与他纠缠最多的恰是那些他所要启蒙的民众,越来越“怒其不争”,甚至感到其不可救药。被启蒙者的不可启蒙性,给鲁迅这位启蒙者带来了深刻的精神危机。于是在绝望中,他的复仇之剑,终于指向了他所爱恨交织的民众。在本篇中,我们可以看到关于看客之无聊的最精彩的描写,这种无聊被空前地精细化和视觉化,甚至被写成一种无声的较量,看客的颓废和狼狈被充分展示。不知为什么,读到这一段时,竟会联想到《大话西游》结尾处在苍凉的城墙上对峙不动的那一对男女和密密麻麻围观的看客们,或许就是《复仇》在我心中的视觉化片段吧。文中反复礼赞的“生命的飞扬的极致的大欢喜”,显然来自他刚译完的《苦闷的象征》,厨川白村在其中就对“生命力”和“生的欢喜”由衷赞美。由绝望而转向民众的复仇之剑,必然会最终转向自己,这复仇也必然是一种自虐甚至自杀,我们读《野草》时的黑暗感,或许就与这种向死亡深渊前行的意象有关吧。

《野草》

作者: 鲁迅
领书计划详情
5人点赞
读者留言 (1) 写留言
下面没有了
回复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