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
Lv.1 一星
2022/07/18 08:04
第六天:巴黎(永葆青春的城市)
导读内容:大学毕业后,茨威格的首选就是去巴黎。早年间,作者对这座城市的回忆是充满幸福的,如今对于同样一座城市,作者的回忆却充满了挥之不去的阴霾。曾经欧洲人习以为常的、以巴黎为傲的、多彩斑斓的日子,在希特勒的铁蹄下被无情地抹去了,着实令人扼腕痛惜。茨威格在本章用较长的段落将昔日巴黎那种新旧事物对立并存、人人提倡自由平等、市民生活轻松自得的融洽状态得以呈现。在马车依然是主要交通工具的年代,巴黎的每个不同区域都能呈现出不同的特色和风景,这给作者在巴黎寻找住所增加了些许选择困难,最终他选择了地处都市核心区的、闹中取静的、有着丰厚文化底蕴的罗亚尔宫作为落脚点。虽然那只是罗亚尔宫酒店旅馆里的一间普通房间,但近在咫尺的图书馆、卢浮宫、林荫大道都是令人心仪的加分项,茨威格在此轻松可以获得他所想要的。

在巴黎的日子里,茨威格尽情的感受着这座城市的当下与历史,搜寻着巴黎著名的历史人物以及他们留下的文化元素,全面接触着当地的年轻诗人,并与莱昂·巴扎尔热特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他们二人彼此都拥有超越国界的文化倾向和都十分珍视思想自由,尽管巴扎尔热特经常态度诚恳的否定茨威格的作品和工作内容,将之称为不接地气的玄奥。然而,茨威格在巴黎接触最多的,反而是他说德语的老乡诗人,当时还年轻的里尔克。在本章中作者用中学时仰慕者的视角,将里尔克的个人秉性进行了精准而细腻的描写。诗人里尔克接人待物温文尔雅、说话交谈慢条斯理、生活方式精致简洁,茨威格自知初来乍到,能有幸在异国他乡从这位德语诗人身上领教些非凡东西而感到受益匪浅。后经维尔哈伦的引荐,茨威格得以与罗丹相见,并在他巴黎的工作室见证了这位伟大雕塑家的创作过程,这次经历让作者见证了诞生伟大作品的永恒秘密,那便是全神贯注、全心投入,集中全部感官和精力,进而达到忘我境界。如此般的创作法宝,领其受用终身。

在巴黎住所遭遇的小偷事件以及不同人士对于该事件的不同反映,导致作者不得不将其伦敦的行程提前。伦敦给人第一的映像除了阴凉别无二样,不仅是天气,包括人际关系也是如此,茨威格在伦敦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博物馆、名胜古迹和自己的房间度过,没有了他在巴黎那样的活跃的社会生活,他无法融入当地人对体育和政治的关心话题。不过伦敦的戏剧诗人叶芝,还是让作者不禁想起了自己的老友维尔哈伦、里尔克。而早已过世的威廉·布莱克,则通过一张铅笔素描《国王约翰》与茨威格跨时空相伴三十多年。

《昨日的世界——一个欧洲人的回忆》

作者: 斯特凡·茨威格
领书计划详情
1人点赞
读者留言 (0) 写留言
下面没有了
回复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