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内容:在1904年1906年期间,斯蒂芬·茨威格除了在巴黎常住以外,也曾在英国逗留,他抽空去过比利时,也游历了意大利、西班牙、荷兰等地。如此丰富的旅行经历,表面上看似乎经常发生变化,但却也为作者收集文化名人的手稿提供了更有利的条件。因为战争还没有爆发,作者的生活虽然略显辗转,却丝毫没有颠沛流离的意思。在1907年茨威格回到维也纳并迁入固定的住所后,他与岛屿出版社建立了持续三十多年的稳定合作关系。在此之前,茨威格的作品大多是诗歌和中短篇小说。当下的作者,开始尝试长篇戏剧的创作,他通常把传统故事中的二号人物作为自己笔下的主角,因为对给所谓的英雄人物歌功颂德感到反感。对于自己这种不入流的创作倾向,还有人愿意将之搬上剧院的舞台,茨威格也不能免俗地感到高兴和期待。不过“期望越高,失望越大”这句话着实在茨威格身上灵验了好几次。非常乐意出演戏剧《特西特斯》的两位著名演员马特科夫斯基和凯因茨,却先后因病告辞并最终不幸去世,以至于茨威格不得不对创作戏剧产生了不愉快的、带有迷信色彩的联想。十多年后,当他重振旗鼓,接连创作完成多部新剧以后,与戏剧上演紧密关联的剧院经理贝格尔男爵和演员亚历山大·莫伊西,也相继离世了。在当时,茨威格不得不把这种与戏剧创作神秘联系在一起的魔力,当做是厄运和诅咒。在今日,他已明白这些友人离世的戏码不断重演,除了偶然与巧合以外,没有其他意义。不过,在总结自己的人生和命运时,茨威格却把当年的遗憾,看成是决定自己人生走向的重要事件。他认为自己因为错过了戏剧而避免了过早成名,从而有了更多机会去了解世界、感悟人生。他觉得人生之路道阻且长,但终究还是会走向潜在的人生目标。
《昨日的世界——一个欧洲人的回忆》
作者: 斯特凡·茨威格
领书计划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