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
Lv.1 一星
2022/07/20 12:46
第八天 走出欧洲(印度和美洲之旅)
分享内容: 如今的茨威格已经认识到对文学的追求远不及对现实的探究来得重要,在作者提笔回忆人生之路的当下,那些曾把他的目光引向文学的人们,其对作者思想走向产生影响的重要程度,已经被排到了那些将他拉回现实的人们之后,瓦尔特·拉特瑙就是这样一位极具分量的人物。他是德国通用电气的公子,在二十世纪初担任德国的内阁要员、政治家。1907年,二人进行了通宵达旦的促膝长谈之后,茨威格接受他的建议,次年便开启了印度和美洲之旅。他游历了亚洲的印度、锡兰、尼泊尔和美洲的纽约、加拿大、巴拿马。

印度当地凄凉单调的生活、根深蒂固的等级和种族观念,令茨威格感到惴惴不安,然而欧洲人在当地则享有着高贵的身份以及与之相配的优待。在当时,凡是能从欧洲出发,将远洋旅行付诸行动的,要么是人中龙凤、要么是行业翘楚,作者通过他们所了解到的世界,胜过阅读一百本书。正如拉特瑙所言,当茨威格走出欧洲的那一刻,便开始意识到:如果继续理所当然的把欧洲看做是永恒不变的世界中心,显然已是不合时宜的了。茨威格在从印度到缅甸的轮船上,遇到了卡尔·豪斯霍费尔,他是德国出使日本的武官,军事知识渊博,也是地缘政治学的创始人。豪斯霍费尔提出关于民族生存空间的概念,完美的成为了纳粹主义的伪装外衣,也成为了希特勒将其政治野心瞄准全世界的起点。

1911年,作者第二次海外旅行的目的地是美洲大陆。他的第一站是纽约,那时的纽约还没有此刻(作书时)的繁华,白天既找不到图书馆、电影院等文化和娱乐场所,晚上也见不到星光璀璨(电灯)的迷人夜景。从不缺钱的茨威格找到了一种特别的了解美国的方式,他假装自己是求职者,在纽约的多家职业介绍所来回转悠,试图从招聘广告的内容上去比较分析在纽约立足的成本和就业机会。另外,他通过纽约的事务代办机构亲自体验了一把这个国家的自由与便利,也在费城的一家书店的橱窗里看到了自己的名字。最后,茨威格在带着复杂的心情参观了巴拿马运河,眺望了太平洋,挥手告别美洲。

《昨日的世界——一个欧洲人的回忆》

作者: 斯特凡·茨威格
领书计划详情
0人点赞
读者留言 (0) 写留言
下面没有了
回复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