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起源自诗歌,我们熟知的《诗经》三百首,是有考据的文学起源。 古人云:“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对诗和歌下了定义。 《诗经》的六义,风雅颂、赋比兴,前者是诗的体类分别,是文学的体格,后者是作诗的方法,文学的技巧。 风,民庶之作;雅,朝廷之作;颂,庙宇之作。(朱子) 风有十五国风,有关风土、风俗的记载。 雅分大雅、小雅,是政府性的,全国性的,要用中国的西方口音来念,因周代统治者居于西方。 颂有三颂,周颂、鲁颂、商颂。 赋,直指其名,直叙其事;比,引物为比;兴,托物兴词。此为朱熹的解释。 大雅和三颂,都是纯赋体的;小雅与国风,比与兴较多。《诗经》三百首,有116首为兴。 宋代王应麟《困学纪文》引李忠蒙说赋比兴: 叙物以言情谓之赋,情尽物也。 索物以托情谓之比,情附物也。 触物以起情谓之兴,物动情也。 以上所谓的赋比兴,都是记物而言情,融情入景,故《诗经》三百首,都是写物抒情的小品。 《诗经》很早就知道它的价值,它的美,但从未认真阅读。偶尔看到其中的几句,也常常被不认识也不懂的汉子吓退。但由此而来的赋比兴,却是在文学写作中可以引以为用的。 喜欢写作,但从来随着心之所感及时流露,并没有刻意去想用了什么样的笔法技巧。这样系统的听大师讲课,对文学有了更多的认识,对写作亦会有帮助。
《中国文学史》
作者: 钱穆 讲述;叶龙 记录整理
领书计划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