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物一体,天人合一,这是中国的儒道墨及宋明理学家都认同的,这种哲学思想,也体现在了文学创作中。举例“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这就是人与大自然相融,是赋。还说了陆游(陆放翁)晚年居于乡村,写的诗如日记,却也让人读时如入秒境(身临其境)。 “好鸟枝头亦朋友,落花水面皆文章。”这里和西方文学做了对比,中国文学擅用赋比兴,达到了天人合一,心物合一的意境。而西方的神性,是靠外在命运安排,西方都是要打得你死我活,不能够和平共存,是无法达到天人、心物合一的。 钱老认为,中国文学,无悲剧,多数走向团圆,《红楼梦》亦只是解脱而已。亦无史诗,无神话。 《诗经》被孔子、孟子所喜爱。读《诗经》不可一字一句的照字面直讲,要心领神会,必须迎合作者之情谊(要意会,非简单的言传)。读古诗词时,不能照字面直解,要理解委婉曲折之深意。奇文共赏,是读者的二次创作,这永远是活的文学。 以上文字,均摘抄总结自书中。有些地方想写成自己的文字,但感觉还是不如原文来的精彩和恰当。 这本听课笔记,能如此传神的记录下来钱老的讲课内容,形神具备,真是难得。 活的文字,这也是一种吧。
《中国文学史》
作者: 钱穆 讲述;叶龙 记录整理
领书计划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