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Lv.3 三星
2022/08/09 23:04
中国古代散文的三个阶段
从《论语》开始,钱穆先生将古代散文分成三个阶段,如下——

  第一阶段:像《论语》这部书,可说是散的,是零星的,即是由许多章凑合在一起而编成一篇,但并无连贯的意义。如《论语》第一篇名叫《学而》,因其篇首的第一句是“学而时习之”,故篇名是并无意义的。第二篇称为《为政》,因该篇首句是“为政以德”。因此,文中各条都可随便放置,可见当时之人并非要以文章传世,只是零星记载而已。《孟子》的篇名亦然。

  第二阶段:如《庄子》一书,已进一步成为假设的对话寓言体了。孔子和孟子都有学生记录他们的言行,庄子则没有,故庄子自己写作。且假设如二人对话般的问答寓言体,其中,河伯与海若讲话,实在等于“孟子见梁惠王”,故文体仍相同。从文学史看,《庄子》一书仍不能超出《论语》《孟子》的同一体裁,但《庄子》一书的进步是其内七篇之篇名都成为有意义的了,如《逍遥游》《养生主》《应帝王》和《人间世》等诸篇,所以与《论语》《孟子》有所不同。而且《庄子》之每一篇均可分章。

  第三阶段:至于《荀子》,已再进一步发挥其个人整套有体系之思想与意见了。《荀子》中的《天论》《礼记》《正名》《正论》及《解蔽》等篇,都是整体的一篇,并不像《论语》《孟子》和《庄子》那样用零星的讲法。

《中国文学史》

作者: 钱穆 讲述;叶龙 记录整理
领书计划详情
1人点赞
读者留言 (0) 写留言
下面没有了
回复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