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七子(又称邺中七子)是汉建安年间(196—220年)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和刘桢七位文学家的合称。这七人大体上代表了建安时期除曹氏父子之外的文学成就,故有“七子”之说。“七子”之称源于曹丕所著《典论·论文》,其与“三曹”一起被视为汉末三国时期文学成就的代表。曹丕常常与建安七子“行则连舆,止则接席”,孔融被曹操斩杀后,曹丕仍以重金向天下广征孔融的文章。建安二十二年(217年)冬天,北方发生疫病,当时为魏王世子的曹丕,在第二年给吴质的信中说:“亲故多离其灾,徐、陈、应、刘一时俱逝”。除孔融、阮瑀早死外,建安七子之中剩下的五人竟然全部死于这次传染病。此处与钱穆先生所说文人好饮酒导致伤肝英年早逝有出入。
《中国文学史》
作者: 钱穆 讲述;叶龙 记录整理
领书计划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