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
Lv.0 
2022/08/16 10:10
第十三天
第三,本书中多有关于文学史若干个案的精辟见解,足以发人深省。这样的碎金片段很多,例如书中说起曹操的文章道——
曹操写诏令文,挥洒自如,有话即长,无话即短,其作《求贤令》不足二百字,而写《让县自明本志令》却长达一千三百字,为要抒发激越悲壮的直率情怀。所以有人称他是一位改造文章的祖师。(第89页)
这里所说的“有人”是指鲁迅,“祖师”的提法见于他那篇《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的讲演。此前在讲起贾谊文章的时候,钱先生曾指名道姓地具体引用鲁迅《汉文学史纲要》中的意见(“皆疏直激切,尽所欲言”,详见第85页);此后讲《史记》时又一次征引鲁迅(“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详见第148页)。钱先生很少征引当代学者的看法,鲁迅是一个例外。这是很值得注意的,他们两位的思想、立场、文风都大不相同,而在某些文学史问题上却英雄所见略同如此。
钱先生的精辟见解甚多,再略钞两则以便共赏——
到了《古诗十九首》仍是诗言志,但此时总算已由政治性转变而为社会性的日常生活了,但并不求人了解,也没有希望“立言立德”的意思。不过,我们可以说,《古诗十九首》开创了中国纯文学的先河。也就是说,东汉末年已达到文学成熟期,即从此有了纯文学,也有了纯文学家。
自建安时期起,就有曹丕等人出现,彼等欲以文学传后世以“立言”,可说是中国文学开始觉醒的时代。(第119页)
文学贵能自觉独立,其本身即有独立的价值技巧,此即始于建安文学,特别是曹丕发表《典论·论文》以后。魏后有两晋,再下去是宋、齐、梁、陈,此时期之政治虽黑暗,文学却极昌盛,此时期之宗教、艺术、音乐均达到极伟大之成就。(第131页)
今天还有很多学者在报刊或新媒体上时不时热烈地讨论中国文学何时自觉的问题,钱穆先生六十年前的见解很足以供我们学习和思考。

《中国文学史》

作者: 钱穆 讲述;叶龙 记录整理
领书计划详情
1人点赞
读者留言 (0) 写留言
下面没有了
回复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