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
Lv.0 
2022/08/17 09:12
第十四天
钱穆《中国文学史》讲稿里,有许多关于中国文学的妙论,堪称“金句”,今天我带大家一起来看看。
①说民国故事——
胡适说吴又陵是“只手独打孔家店的老英雄”,因此我对此人觉得有趣,且万分同情。一般青年人上了他的当。胡适不讲道理,只说“孔教吃人”的口号,而并不说出理,这只是文学修饰;就如用“阿Q”之名,只是使人产生兴趣,只能使青年人冲动,似轻松而又严谨。
印度泰戈尔来中国,请徐志摩写一诗以表欢迎,但徐写的诗体,并不适宜用作欢迎,因体裁各有不同。当时徐志摩所写的题目是《泰山日出》,又说欢迎泰戈尔。这诗写得确是很丽,但文体不适合,应该用“铭诔尚实”才对。
②谈中西文学——
西方如荷马和苏格拉底是面对群众,面对社会的;与中国的《诗经》之针对政治圈子,诸子的针对学术圈子,均非为社会大众,所以中西文学是有所不同。
西洋的散文以小说为大宗,中国的散文则以历史为大宗,因中国向来以史当作文学看,故小说与戏曲就不发达了。
③评历代名家——
孔、孟、老、庄的意境高,至于纵横家、小说家和法家等就低了。
孔子和孟子都有学生记录他们的言行,庄子则没有,故庄子自己写作,且假设如二人对话一般的问答(寓言)体,如河伯与海若讲话。
曹操虽当时已是政界领导,照老例他所写的《述志令》,应该庄严端重,但曹操却写成轻松而有亲切感,正如罗斯福的《炉边夜话》一般。
司马相如的文章,略有自然与生命的气味。
陶潜、王维和孟浩然三人都是田园派诗人。论性格,孟之性格在王之上,陶之性格更在王之上。陶诗变自孔孟,王诗则变自佛理而带有政治意识。陶渊明性格如虎,极为活跃,其诗更为可爱。
杜甫的诗不超脱,却是人生实用的,故其境界比庄子为高,庄子只是一位哲学家。陶渊明可与屈原相比,陶为人退隐而不合作,故屈原、杜甫可说已达到中国文学的最高境界,而陶渊明则较次。
李白是最难评论的一位诗人。他在当时社会上地位名声远在杜甫之上。是一位社会文学家。但我们至今仍未能肯定他的真姓与籍贯。他住过蜀,说他是蜀人,或说他是鲁人。甚至今日还有人说他是外国人。李白的家世也不清楚。还有,唐代时可用诗应考科举,但李白并未考过。李白是流浪的,到东到西,是流浪的人生。朋友中有很多道士,他与王维同和尚来往不同。当他出长安时,有人形容他“仙乐满囊,道书盈箧”。可见并非是中国正式的士大夫。
杜甫如一片枯叶,任由狂风吹飘,他是在大时代中无足轻重的一粒沙、一片叶,但杜诗变成了史诗。
退之(注:韩愈)一生所抱之志向,是古、朴、质而倔强。他的学生辈只学到了奇崛,但不得要领。欧阳修之文属于阴柔,与退之之阳刚有别。
④论经典作品——
“描写人物”难于“创造人物”,《史记》是极为生动地描写人物,施耐庵的《水浒传》则是创造人物,所以肯定地说:《史记》的价值高于《水浒传》。
《老子》是一部哲学著作,其词句是经过凝炼的格言,有如西方的尼采作品,而且不是用问答体,故境界提高了。
最高的文学是不求人解的。老子所谓“知我者稀,斯我贵矣”。孔子说:“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总之,文学的境界是面对有人,但面对无人是最自然的境界。《离骚》是有怨,但屈原并非要讲给人听。

《中国文学史》

作者: 钱穆 讲述;叶龙 记录整理
领书计划详情
2人点赞
读者留言 (0) 写留言
下面没有了
回复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