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要指出的是,要求八股文的作者以古代圣贤的口吻说话,并没有导致这些人对古代范式盲目机械的模拟;相反,对经典熟练自如的把握,总是能帮助他们越过反讽和戏仿的边界。对八股文形式规范的注重也导致产生小品这种文学体裁,这些表面上与以前短的散文作品或以笔记这一体裁写成的作品相似的文章,在16世纪时构成了某种新的形式上严格但内容上比较随意的体裁。这些短文自16世纪末开始结集印行,是有意而创作的随笔。在这类作品中,作者主观的视角是决定性的,题材经常是奇闻逸事,使用双关语和不寻常的修辞手法。
《中国文学史》
作者: 钱穆 讲述;叶龙 记录整理
领书计划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