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第一人称叙述者为特点的新诗歌形式在东汉末年的建安时期达到第一个高峰,特别是围绕在曹氏家族周围的文人的作品,其中最重要的几位诗人被合称为“建安七子”,因卷入一桩阴谋而被曹操杀掉的孔融,以及徐幹(171—218)、阮瑀、刘桢(卒于217年)、应玚(卒于217年)、陈琳(卒于217年),还有出身汉朝望族之家的王粲。陈琳以其为袁绍(卒于202年)和曹操撰写的公文而著称,这些文章已经初步显示出在接下来几百年中占据主导地位的“骈体文”风格,他更为出名的是乐府诗作《饮马长城窟行》。洛阳东南曹府的会客厅曾是“建安七子”聚首之处。曹丕在《典论》中这样评价七子充满活力的诗歌作品:“于学无所遗,于辞无所假,咸以自骋骥于千里,仰齐足而并驰。
《中国文学史》
作者: 钱穆 讲述;叶龙 记录整理
领书计划详情